pexels-wendel-moretti-1925630.jpg

文/ 國泰醫院眼科 汪宜樺醫師

眼睛是靈魂之窗,透過雙眼讓我們看到美麗的世界,學習許多新事物。現代化的生活中,3C 產品的使用已和日常的工作或娛樂密不可分,因此眼睛常出現過勞的現象。而糖尿病患者發生眼睛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一旦視力受損,生活品質就會變差。所以如果能多了解眼睛的構造與機能,對於防治眼疾的發生會有更清楚的概念,在和醫護人員討論病情時也會更容易理解。眼睛的構造可以分為「眼球」本身和它的「附屬器官」。眼球(目睭)是一個略偏橢圓的球型結構,成年人的眼球前後徑約為 2.3 公分。我們從正前方肉眼可以辨識出的眼球結構開始介紹。(圖一: 眼球正面圖,圖二:眼球切面圖)

 

image1.jpg

 

 

1. 角膜:它是透明的,沒有血管但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凸狀的表面讓穿透過的光線內聚,是眼睛看東西時初步對焦的結構。

2. 虹膜(黑仁)和瞳孔(尪仔頭):透過透明的角膜會看到一圈深色的虹膜,虹膜的顏色就是黑眼珠的原因,東方人是咖啡色的。虹膜中間形成的洞口就是瞳孔。虹膜會因光線的不同產生收縮或放鬆,改變瞳孔的大小,控制進入眼球光線的強弱。而角膜和虹膜之間的空間叫前房,就像是眼球內最前面一個小的房間。所以瞳孔就是前房通往後面大房間的洞口。前房內有房水在流動,房水是由睫狀體生成,往前流動經由瞳孔進入前房,再從前房的角落(隅角)排出。房水有營養眼球及維持眼壓的作 用。如果房水流通受阻,眼壓會上升導致青光眼。(圖三:房水的流動)

image0.jpg

3. 前側鞏膜(眼白,白仁)和結膜: 鞏膜是堅韌不透明乳白色的組織。前側鞏膜是和角膜連接的,是眼皮 打開我們用肉眼可見的眼白,眼白上有覆蓋結膜。結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黏膜,覆蓋在眼皮後面(  瞼結膜)和眼白前面(球結膜)。結膜內有小血管、神經、杯狀細胞和副涙腺。副涙腺分泌淚液,杯狀細胞分泌黏液,幫助潤滑眼球。

接下來介紹更深層的結構,必須用眼科儀器才能看到。

4. 水晶體:它像一個扁平橢圓形的雙面凸透鏡,位於虹膜和瞳孔後 方,周圍以晶體韌帶和睫狀體相連。睫狀體收縮或放鬆時會改變晶體韌帶的張力,進一步改變水晶體的厚度及形狀,這樣可以調整水晶體會聚光線於視網膜的能力,讓我們對焦在看遠或看近的地方,所以水晶體也是看東西時對焦重要的結構。老花眼就是隨著年齡這種調節力下降的關係。水晶體在年輕時是透明的,年老時由於蛋白質老化會慢慢混濁,形成白內障。水晶體的後面是佔了眼球大部分體積的大房間(後房)。後房的牆壁由三層結構所組成(鞏膜、脈絡膜和視網膜)。後房的空間充滿了玻璃體。

5. 鞏膜:在最外層,會保護眼內組織及維持眼球形狀。

6. 脈絡膜:位於中層,有豐富的色素及血管。可以供應眼球養分及運送廢物,幫助眼球形成暗房,增加成像清晰。它往前延伸會連接到睫狀體和虹膜。脈絡膜、睫狀體和虹膜合起來叫葡萄膜。

7. 視網膜:在最內層,為色素上皮、感光細胞和神經細胞所組成,有豐富的血管供應它的養分。視網膜的中心點呈輕微凹陷狀,就是黃斑部。眼底檢查時,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視網膜的血管,糖尿病的患者若控制不佳,會產生血管病變,所以定期視網膜的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接受光線的刺激後會把視覺的訊息經由神經纖維傳入大腦。黃斑部是視覺中最敏感的部位,一旦發生病變,會有中心暗點或物體扭曲變形的症狀。

8. 玻璃體:位於後房,約佔整個眼球80%的體積。它是透明的膠狀物質,主要是維持眼球的形狀,由內面支撐視網膜。玻璃體會隨著年紀,從膠狀慢慢的液化,這個退化的過程就容易引起視網膜的病變。

眼球後方和大腦之間連結的結構就是視神經。

9. 視神經:是和大腦之間聯絡的通道,由視網膜的神經纖維聚集後進入視神經盤所組成。它負責將影像傳到大腦後方的視覺中樞。

最後再簡介一下附屬器官。(圖四:眼球附屬器官)

image2.jpg

10. 眼瞼(眼皮,目睭皮):眼瞼由皮膚、肌肉、眼瞼板及瞼結膜所組成。上下眼皮及眼瞼上的睫毛可以保護眼球,阻擋強光或異物。每隔幾秒眨動一下,能讓淚水均勻分佈並刷去灰塵異物,保持角膜的光澤。眼瞼板內有瞼板腺,分泌出的油脂讓淚水不容易蒸發。

11. 淚器:眼眶外上方有主要的淚腺,可以分泌淚液滋潤眼球。在眼皮內側上下方有鼻淚管開口,鼻淚管一直通到鼻腔,是把淚水和刺激物一併排出的管道。淚液是弱鹼性的,含有溶菌、免疫球蛋白等成分,有濕潤眼球和清潔殺菌的功用。

12. 眼肌:每個眼球都有六條眼外肌, 經由腦神經支配,讓眼球可以上下左右轉動。如果腦神經麻痺或肌肉有病變,兩眼轉動無法協調,就會出現一個東西看成兩個的症狀(複視)。 整體來說,眼睛的構造就像是照相機(圖五),前面清澈的角膜和水晶體是相機的鏡頭,光線經由它的聚焦進入瞳孔,瞳孔就像是光圈,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進入的光線最後會成像在視網膜上,網膜好比是相機的底片,底片要好相片才會清楚。當然嘍,所有的影像最後都需要經由視神經傳入大腦的視覺中樞,這好比接受到 的影像訊息最後都要經過光纖傳到處理 中心加以後製,經過大腦的分析辨識, 我們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麼!

image2-1.jpg

(全文出自2020年N0.2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

FB及line宣傳.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的頭像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