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碧雲衛教師
老同學見面時,看著歲月似乎不在對方身上留下很深的痕跡,大家總是欽佩羨慕地說:「你喝ㄡ ㄌㄟˇ喔!」糖尿病友們因血糖波動頻繁的影響,若是多數時間長期處在高血糖狀態下,事後不論是用吃的或喝的保養方式,甚至是手術,都較難扭轉其身體快速老化或病變的趨勢;不過也有許多糖友平日即關注自己血糖變化,採取適當的照護措施,歲月也只是輕拂臉頰的風霜。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觀看別人年輕羨慕他人身體康健,只有一個務實方式,健康身體始於日常生活的貫徹。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它是身體內血管裡的血液處在一種高濃度葡萄糖的狀態,不論是1型或2型糖友,都需要藉由測定血糖來瞭解自身葡萄糖濃度;除了食物的調整、持續性的運動,再來是降血糖藥的幫忙或是胰島素賀爾蒙的補充。這些努力都是希望使糖尿病友的血糖濃度更接近一般人,能夠減輕糖友因血糖濃度高所受的傷害,包括大小血管及神經性的影響甚至是病變。
糖尿病人長期血糖控制情形以糖化血色素(HbA1c)檢查為指標。 血紅素是在紅血球中很重要的蛋白質,它將氧氣帶到身體各個部位,供應組織細胞運用。血液當中的葡萄糖分子容易進入紅血球,黏附在血紅素上面而不容易脫落,直到紅血球衰老、破壞為止。那被附著葡萄糖分子的血紅素,就稱為「糖化血色素」。當我們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時,糖化血紅素就跟著高起來,因此,糖化血色素(HbA1c)可以反映血糖高低;而且因為紅血球平均壽命120天,所以測定糖化血紅素百分比,是可以反映出最近兩、三個月來血糖控制的情形。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約在4~6%之間,糖尿病人最好將它控制在7%以下,對於病史較長或年齡較長者,或是青少年、兒童糖尿病人,可能需與你的醫療團隊討論另外訂定不同的目標值。
檢查血脂肪,包括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酯,來瞭解糖尿病人心臟血管疾病的狀態。台灣目前糖尿病人數超過100萬人,據調查百分之四有過心肌梗塞,百分之六發生過腦中風。因為這些發現讓我們更清楚管理糖尿病不是只在於血糖變化,需要著眼於防範心血管病變。糖尿病ABC中“A”是代表A1c,就是糖化血色素,“B”是代表Blood Pressure,就是血壓,“C”是Cholesterol,也就是膽固醇。ABC 活動是在提醒糖尿病人如何免除心血管疾病威脅,除了血糖控制,還要關心血壓和血脂肪。
除了糖尿病ABC外還有一些蠻重要的項目是需要定期察看的,譬如我們可以使用眼底檢查看到視網膜的色澤及血管、黃斑部的顏色以及視神經乳頭的形況,這樣的眼底檢查可查出眼底、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乳頭病變,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視神經炎、脈絡膜腫等。每年請您務必做一次眼底檢查,您可以多多應用糖尿病共照網系統協助。
糖尿病腎臟病變與眼底病變都算是一種小血管的傷害引發,也是糖友們的擔憂,透過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檢查,偵測尿液中白蛋白排泄率增加的現象,能早期發現並積極處理。在半年內,三次24小時尿液白蛋白排泄有兩次介於30 ~ 300μg/min即判定為微量白蛋白尿:在門診即可接受這項檢查,一年至少做一次,若有異常,請縮短為半年1次,並請積極管理血糖以減少腎臟的傷害。
齒牙動搖頭髮禿幾乎是年老的象徵,我們想吃好一點點是要有副好牙齒,然牙周病是很常見影響牙齒是否動搖的原因。我們可以每半年請牙科醫師為我們檢查,並且洗牙保健,當然每日的刷牙潔牙是需要貫徹實施,還可以應用健口操來維持好牙及強化口腔機能,讓我們有好牙齒來品嘗食物及享受健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保養是我們的足部,離心臟最遠的是它,不要因為它比較遠就忽略它。若有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團隊一年幫您做一次足部檢查,利用測量足踝與上臂血壓的比值來判斷病人周邊血管狀況,也利用單股尼龍纖維輕觸足底來檢驗末梢神經反應,這是為了減少每年有1%糖尿病人因嚴重足病變而住院的傷害性;遺憾的是還是有些病人因足部病變喪失了腳,終其一生貽害了他的生活品質。足部保養是每日的功課,清潔、保養、護膚、保暖、保護,包括洗腳泡腳的水溫不超過40度c時間以 15 分鐘為限,若已有足部病變者,建議溫度要接近我們的體溫37度,但這樣的水溫不像是泡腳也不感到舒適。其實足部病變的預防應從戒菸、減重開始,從控糖及保養下手,從選鞋穿襪中施行;泡腳僅是短時間讓末端血管擴張,提高了末梢肢體的溫度而已,真正要讓下肢血流順暢循環好,還是需要加強足部的運動,泡腳只是軟化足底的厚皮或繭,讓您能比較順暢地做好足部護理及保養。詳細足部護理知識請參考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出版的「糖尿病足部照護」一書。
健保協助我們在就醫時能有好的醫療照護,國民健康署及共同照護網出版的「糖尿病護照」上也列出了各項控制標準的檢查頻率供您參考,但請不要忘了,保健實在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全文出自2018年N0.4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