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高齡人口中同時擁有肌少症的比例較高,適當的肌力訓練來提升或維持糖尿病患者之肌肉量便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jpg

蔡明翰醫師、沈克超醫師 主答

Q: 我父親最近發現雙腳水腫愈來愈明顯,可是這次回診時醫師說他的腎功能正常。他的血糖控制的還可以,而且也按時服用高血壓藥物。請問有什麼原因會造成他的雙腳水腫嗎?

A:  導致下肢水腫的原因很多,包括:心臟衰竭、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營養不足(血中白蛋白濃度過低 )、下肢靜脈栓塞、靜脈曲張、淋巴水腫、藥物副作用等等。你的父親是「雙腳」同時水腫,比較不像是靜脈栓塞或是淋巴水腫,因為這兩者以單側水腫居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其他慢性病症,包括:高血壓、神經病變、消化性潰瘍等等,因此必須先排除掉是否為藥物所引起的水腫。

常見會造成下肢水腫的藥物例如:(1)口服降血糖藥物中的胰島素增敏劑類(TZD),例如:愛妥糖Actos;(2)降血壓藥物中的鈣離子阻斷劑,例如:脈優Norvasc或普心寧Plendil等;(3)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例如:耐適恩Nexium等;(4)女性荷爾蒙或男性荷爾蒙;(5)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非炎Voren等;(6)神經性疼痛治療藥物,例如:鎮頑癲Neurotin等。一般而言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大多是服藥後的前三個月內就會發生,因為你父親的水腫也是最近才出現,建議你檢視父親這幾個月內是否有新加入的藥物,或是看看藥袋上是否有標註”水腫”的副作用警語

糖尿病病人血液中長時間較高血糖濃度會造成蛋白質被糖化,使得血液循環受到阻礙而造成血管的阻塞,影響傷口的癒合。.jpg

日本東京醫學大學於2013年發表一篇老年人下肢水腫的臨床研究,刊登於「日本老人醫學會雜誌」,收集前來慢性病門診的142位老年病患(平均年齡83.5歲),檢查腳部的三個位置來診斷下肢水腫:脛骨前部、腳踝內側及足背。發現這142位門診病人中有55位被診斷下肢水腫。進一步統計分析這些下肢水腫的患者,其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靜脈曲張、低白蛋白血症、及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人體的下肢靜脈沒有瓣膜,因此靜脈的回流必須靠附近的肌肉收縮來幫忙。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容易造成下肢靜脈的血液鬱積,特點是下午後的水腫狀況會比剛起床時明顯許多。如果你父親的水腫屬於上述這種狀態,愈到下午後或是坐遊覽車後特別明顯,建議他休息的時候可以把腿部提高,平時需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或是出遠門的時候使用彈性襪來預防水腫。

另一方面,假如你父親的下肢水腫是屬於『非按壓性』水腫(non-pitting edema),則必須考慮是否為淋巴水腫或是甲狀腺功能低下。你可以利用手指的指腹下壓脛骨旁足踝、或足背的水腫處約5-10秒,大多數的水腫當指腹下壓時皮膚表面會凹陷下去,這稱之為『按壓性』水腫(pitting edema)。反之,如果指腹下壓時皮膚表面沒有凹陷下去,就稱作『非按壓性』水腫臨床上如果是非按壓性水腫,則使用利尿劑是沒有效果的。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疾病的初期(第一、二期)比較少出現水腫,反而是以蛋白尿來表現。因此還是要請主治醫師評估父親的下肢水腫是屬於哪一種病症,對症治療才能根本解決水腫的問題。

(全文出自2019年N0.4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

FB及line宣傳.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