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美醫學中心 黃文佩傷口護理師
李先生:「我的右腳底最近走路都感覺怪怪的,好像有東西凸起且已感到會痛了!」張伯伯:「我的左腳大拇指一個月前不小心踢到階梯受傷流血,有每天換藥但情況是越來越糟糕,傷口開始有味道且變黑黑的……」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預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突破三億六千萬人,許多地區糖尿病盛行率節節上升,而糖尿病病患一生中有高達25%的機率會發生足部潰瘍,使得足部潰瘍傷口成為值得重視的公共議題。以台灣地區為例,45歲以上罹患糖尿病人口之盛行率為12%,而罹患糖尿病人口中有發生足部潰瘍之盛行率為2.9%。足部潰瘍傷口會導致糖尿病病人住院率增加、醫療成本提高以及病人生活品質下降,此外也是影響下肢截肢的重要關鍵。因此不可忽視糖尿病足潰瘍所帶來的嚴重威脅。以上的兩個案例是臨床上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傷口形成過程,因此,確切了解糖尿病病足成因,如何預防與避免、執行正確的衛教與傷口照護是糖尿病照護重要關注的議題。
首先,引發糖尿病病足的危險因子主要是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感染及蛋白質糖化。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經損傷起因於代謝異常,它影響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包含末梢的感覺。由於感覺不敏銳即使足部有紅腫或破損也無法及時察覺而易形成足部潰瘍。運動神經病變影響行走時肌肉的使力而改變受力點並造成受力處皮膚厚度增加,形成厚繭造成潰瘍。自主神經病變影響末梢神經控制血液的功能,也因為動脈粥狀硬化使得血液供應減少而產生組織缺血。感染會加劇足部潰瘍的惡化,嚴重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及骨髓炎。病人血液中長時間較高血糖濃度會造成蛋白質被糖化,如含糖化血色素過高使得血液循環受到阻礙而造成血管的阻塞,影響傷口的癒合。
糖尿病足部潰瘍傷口型態與照護方式: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皮膚或傷口呈現紅腫熱痛、足部長繭、傷口癒合時間過久、傷口組織變黃或變黑、化膿、指甲變色等,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檢查及治療。
一、 足部長繭:因為持續的摩擦、穿鞋的壓力以及足部的變形,易引起死皮細胞的堆積形成厚厚的組織。一旦發現有足部長繭的情形千萬不要輕忽它,應盡快找出長繭的原因並矯正其影響因素。如由醫療專業人員協助修剪厚繭、評估足部變形與足部行走受壓點以及衛教鞋子的選擇,合適的鞋子對於預防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二、 足部紅腫熱痛:大部分的足部潰瘍產生之前會經歷初期紅腫熱痛的炎性反應,一旦發現應立即就醫,評估檢查是否有感染的情形並檢視血糖與下肢循環的問題。必要時給予藥物使用與適當的傷口護理,避免炎性反應加劇引發感染而使得傷口持續惡化。
三、 足部潰瘍:足部表皮與真皮破損形成一個潰瘍,嚴重者會形成一個火山口式的傷口,同時患者會感到疼痛、傷口組織顏色會有變化、傷口滲液變多,此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執行傷口護理。傷口照護以傷口表層與內層清潔、移除傷口表層與內層壞死組織,給予適當的傷口敷料。一般常用的傷口敷料,有抗生素藥膏、銀離子抗菌纖維敷料,吸收性泡棉敷料等,視傷口的狀況來選擇。目的是維持傷口的保濕保溫與抗菌制菌來達到傷口癒合。若足部傷口呈現壞死的情形,例如出現黃色腐肉組織與黑色組織,且發出臭味與膿液,應立即就醫以評估病人傷口狀況,如壞死程度、範圍與評估下肢血循狀況以作為傷口處置的依據。
糖尿病病人的足部保養對預防足部潰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藉由定期的足部檢查、血糖的控制及選擇合適的鞋子以預防糖尿病足部潰瘍的發生;已產生足部潰瘍的患者更應加強足部管理。專業的醫療團隊包含跨專科醫師、糖尿病衛教師、營養師與傷口護理師,共同協助患者控制糖尿病;除了血糖控制外,並接受專業傷口照護與衛教指導以協助患者足部傷口達到癒合,且預防糖尿病足部潰瘍再次發生,讓糖尿病患者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全文出自2019年N0.1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