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在初期升高時,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jpg

蔡明翰醫師、沈克超醫師 主答

Q: 我的糖尿病已經 5,6 年了,糖化血色素一直維持在 7~8%左右。最近幾次回診在醫院量的血壓有比較高,醫師建議我在家裡用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可是我之前都沒有高血壓,會不會是因為糖尿病導致我的血壓升高?

A:高血壓與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臟病等的共同危險因子,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18 年公布的全球十大死因的排名前 2 名就是缺血性心臟病及腦中風。我們常常朗朗上口的一句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主角晉文帝司馬昭,應該就是死於中風。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載:「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進食,忽中風不語。 次日,病危--」。

血壓的來源是因為心臟在幫浦收縮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量測血壓的兩個數值分別為收縮壓與舒張壓,收縮壓是由於心臟收縮時造成的動脈管壁的壓力,它和大動脈的粥狀硬化及管徑阻塞程度有關;而舒張壓為心臟舒張期動脈管壁內的最低壓力,大多與由周邊血管的阻力(血管的彈性)有關。影響血壓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齡、 運動、情緒、飲食、肥胖、壓力等等。由於血壓在初期升高時,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根據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治療指引,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血壓值為 120/80 毫米汞柱,如果反覆在醫院診間所量測的血壓值≧140/90 毫米汞柱,就建議開始使用藥物治療。 但是有些人來到醫院或是看到醫師就會緊張,進而導致血壓升高,也就是所謂的「白袍高血壓」,這時就必須要參考居家檢測的血壓值。高血壓的診斷依據可分成三種:(1)診療室血壓測量;(2)居家血壓測量;(3) 可攜式 24 小時血壓測量。若以診斷高血壓的可信度而言,第(2)、(3) 種測量方式比較準確。若是要以診療室的血壓作為診斷依據,則必須在舒適且無干擾的診間進行血壓測量。

高齡糖尿病患者另一項挑戰則是多重共病、多重用藥、 身心功能衰退、認知功能障礙與失智、聽視力障礙等等。這些共同存在的問題使得高齡者的糖尿病照護變得複雜.jpg

台灣高血壓學會於 2016 年出版的 『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在診間進行血壓測量時必須遵循以下注意事項才能得到準確的血壓數值,包括:測量前一小時避免進食、喝咖啡、 及抽菸;測量前 30 分鐘時避免做運動;測量前必須排空尿液;測量前 5 分鐘時必須坐在舒適的環境中且椅子必須有靠背;測量時不能翹腿且雙足需自然平放在地上;壓脈帶須與心臟同一高度;壓脈帶下緣須距肘關節緣 2 指幅寬;第一次的測量必須量度兩手,往後則以較高血壓值的那側為準;每次的測量皆應測量兩次,每次的間隔 1-2 分鐘。但是台灣的醫療院所比較難提供如此標準舒適的測量環境,因此建議你遵從醫師的指示,先在家裡記錄居家血壓值。台灣高血壓學會提出「722」的居家血壓量測口訣:連續 7 天量測、早晚各 1 次、每次進行連續 2 次的血壓測量。

至於你的疑問是糖尿病本身是否會導致高血壓?去年大陸與美國學者的共同研究發現(刊登於 Circulation Research),高血糖會導致收縮壓增加,但是不影響舒張壓;反之高血壓則不會影響血糖。在進行居家血壓監測的同時,建議你開始採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調控血壓,例如:限鹽、限酒、戒菸、適量的咖啡與茶(紅茶或綠茶)、減重、健康飲食、運動、減少壓力、減少空汙等等。依據今年國際高血壓學會的治療指引(2020 ISH Guideline),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全穀類、水果、綠葉蔬菜、甜菜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乳製品、酪梨、堅果、種子、豆莢、豆腐等等,也就是所謂的『得舒飲食』。2017 年發表在美國心臟醫學會雜誌 (JACC),得舒飲食搭配低鹽,最高可以降低收縮壓高達 20 毫米汞柱

(全文出自2020年N0.3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

FB及line宣傳.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