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perchek-industrie-5451980.jpg

 

文/恩主公醫院眼科 蕭家杰醫師;臺大醫院眼科部 謝易庭醫師

阿明是一位50歲的糖尿病患者,從40歲就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阿明需要上班工作,平時也有交際應酬,以至於血糖控制非常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高達15%。最近突然覺得左眼視野發生變化,彷彿出現墨汁在眼中暈開的感覺。於是阿明相當緊張,到眼科檢查才發現,左眼幾乎甚麼都看不到,醫師告知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併發玻璃體出血,可能需要打雷射,否則進一步惡化可能會失明。

糖尿病是一種現代文明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困擾人類文明淵遠流長,早在古埃及與古印度時期就有文獻紀載相關病症。然而在古早時期,糖尿病可說是相當罕見的疾病,古羅馬著名醫學家蓋倫在他整個執業生涯中,只看過兩例糖尿病病患。然而隨著文明的發展,營養過盛與不健康的生活,使得糖尿病人數大幅增加。2019年的全球患病人數,估計為4.6億人 (9.3%的人口)。隨著人口老化以及生活改變,這個患病人數預估在2030年將達到25%的總人口,造成巨大的社會負擔。糖尿病目前無法根治,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大都能夠有效控制避免併發症的產生。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的隱形殺手

一、糖尿病會導致許多併發症,其中多數病患最擔心的,就是會造成失明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它也是25歲到74歲、有工作能力族群的視力頭號殺手。在 2015年,全球有260萬人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失明,預估到2020年這個數字會高達320萬人。而糖尿病發病的時間越久、糖尿病控制得越差、合併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腎病變等等,都會加重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二、為什麼會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如果不好好控制,因為血糖的異常升高,會造成巨大的氧化壓力,使我們的血管受損。人體的血液循環是由心臟出發→大動脈→小動脈→微血管 →小靜脈→大靜脈再回到心臟。氧氣與養份的交換是發生在微血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就是發生在小血管的一種疾病,它會造成視網膜微血管的阻塞缺 血。當缺血的情況惡化時,視網膜會分泌內皮細胞生長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這會導致血管通透性的上升與新生血管的生成。而這些新生血管相當脆弱,容易出血與滲漏,於是這就使得視網膜產生既缺血又出血的現象。這樣的狀況好比一個城市的水管不通,於是政府趕工做了一些新的管線;然而這些管線卻是豆腐渣工程,導致運水過程處處漏水,而民眾家中卻還是持續缺水。

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一) 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根據嚴重程度,可分成輕度、中度與重度。輕度與中度病變的患者, 通常視力還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不過需要加強血糖控制避免惡化, 約每半年定期進行眼底檢查。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需要比較小心,每三個月要進行眼底檢查,或是考慮做全網膜雷射,以 避免進展成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二)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這已經是屬於比較嚴重的階段,需要積極治療,否則容易有失明風險。 增殖性糖尿病網膜病變由於新生血管相當脆弱,容易產生玻璃體出血, 造成視野變化與視力下降。此外,增殖性糖尿病網膜病變也有可能產生纖維血管病變,造成牽拉性視網膜剝離,或是引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旦產生之後,即使接受治療,預後也可能相對不好。 (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糖尿病網膜病變的程度越嚴重,越容易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造成中心視力模糊。

我該如何預防與控制?

(一)控制好血糖: 血糖對於網膜病變的影響可說是重中之重。糖化血色素(HbA1c)是非常 重要的指標,反映體內一段時間的平均血糖。根據英國大型糖尿病研究 (UKDPS)的第35號報告,降低1%的糖化血色素可降低21%的糖尿病死亡風險,14%的心肌梗塞風險,與37%的血小管併發症。

(二) 控制好血壓、血脂、及腎病變: 這些都是糖尿病病人容易併發的疾病; 如果沒有控制好,罹患糖尿 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也會增高。 (三) 避免亂吃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台灣很多老人家愛聽地下電台,然後買電台介紹的「補藥」或是「 健康食品」來吃,結果卻越吃病情越嚴重。根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2020年的最新指引,目前並沒有有效證據指出補充任何礦物質、微生素或草藥可 以幫助改善糖尿病的併發症,甚至可能會影響血糖藥物的效果,所以並不建議攝取任何保健食品來治療糖尿病。中國大陸幾年前盛行火療法,也宣稱可以治癒糖尿病,目前也被證實為年賺數億的直銷詐騙團體。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一)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定期檢查即可。

(二) 增殖性糖尿病網膜病變:目前標準的治療方法是全網膜雷射。全網膜雷射會破壞網膜周邊的桿狀細胞,目的是降低耗氧、棄車保帥,以保護黃斑部的錐狀細胞,降低失明機率。但缺點是會使夜間視力下降以及視野範圍縮小。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也被證明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但所需的療程目前還沒有一定的標準。若已併發不易消除的玻璃體出血與牽拉性視網膜剝離,就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三)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對大多數的病人來說,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或是類固醇能有效地消除黃斑部水腫並改善視力。 隨著醫療的進步,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因為糖尿病而失明的病患了。這是因為血糖控制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都越來進步,效果越來越好。但如果病人輕忽了眼底檢查的重要,產生了視網膜病變卻未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還是可能會造成視力嚴重受損。在這裡提醒所有的糖尿病病患,除了血糖控制之外,別忘了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眼底檢查喔!一旦發現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只要好好配合眼科醫師的追蹤與治療,還是可以擁有彩色的人生!

 

(全文出自2020年N0.2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

FB及line宣傳.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