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pixabay-33786.jpg

 

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戴東原董事長

40餘歲男性水電技師,因腹部反覆絞痛來就診。依據陳述4年前開始受腹痛的折磨。起初每個月一次,後來逐漸增加到2-3次,腹痛為絞痛,經過一夜好眠,早上起床刷牙,再喝了一大口水後,就有可能隱隱作痛,騎摩托車到客戶家做維修時,突然間會發作。部位在肚臍眼周圍 (圖一),他就近到診所看了不少的醫師,經服藥休息後,短則十分鐘、長則一小時絞痛就會消失,甚至於能夠生龍活虎繼續工作。

三年前曾接受過一般體檢,除了膽固醇、血糖稍高外,無其他異常。由於每個月會發作2-3次,曾到某一大型醫院住院體檢:血液、腹部超音波、核磁共振及大腸內視鏡等檢查未發現有異狀,出院時被告知為腸躁症,但病人通便正常,形狀也沒有改變。藥物似乎沒有效,因為每隔一段時間肚臍眼周圍的腹痛還會再發生。

一個月前因同樣腹痛曾到另一間大型醫院急診,經一般檢查及腹部電腦斷層攝影,診斷為闌尾炎而接受開刀。開刀後,仍然每隔一到二星期發作一次,因此來門診就醫。

未詳述病史帶來的痛苦.jpg

病人實況

病人身高174公分,體重69公斤(2年前為71公斤),血壓106/67毫米汞柱,脈搏每分鐘73下,全身從頭到腳部檢查找不出異常。腹部檢查,除了右下腹部開刀痕跡外,餘平坦,沒有脹氣,隨後安排腹部超音波、胸部X光片、血液檢查。結果血糖98mg/dL,肝、腎功能正常、脂肪酶、澱粉酶沒有上升,癌胚胎抗原6.25 µg/L (抽菸男性屬正常)、胎兒蛋白(AFP)2.52 ng/ml (正常值低於10 ng/ml)

綜觀上面理學及實驗室檢查,找不出有任何線索。一星期後病人回診,依據在肚臍眼周圍可能發生的狀況再仔細詢問:病人沒有發燒、寒顫、盜汗、噁心、嘔吐、腹瀉、血便或大便形狀改變、體重下降或上升或吞嚥困難;不會因吃飯或是吃下刺激性食物如咖哩飯或可樂等飲料而引發腹痛;不會因吃飯加重或減輕症狀;絞痛時沒有解便之意,即使解便也無助於減輕症狀;沒有頻尿或尿急如間質性膀胱炎。

社會心理學評估

情緒正常、沒有濫用藥物、沒有酗酒,但每天抽半包菸,家庭成員包括妻子及女兒相當和諧。

分析

發自腹部內部器官的絞痛,要考慮到可能是膽道結石或輸尿管結石,一旦發作,常需要注射抗痙攣作用藥物來緩解劇痛。但是多次腹部各種攝影都沒有結石的跡象。慢性胰臟炎也有可能產生反覆腹痛,不過病人沒有酒癮、澱粉酶、脂肪酶正常,沒有脂肪性下痢、體重減輕,因此排除了慢性胰臟炎的可能性。腸道阻塞也需要考慮,小腸阻塞可能是疤痕,大腸是腫瘤引發,但是四年來腸道症狀保持不變。再問絞痛的細節,他強調睡覺時安然無事,常在工作尤其是彎腰時發作。

於是再請病人躺臥床上,診查腹部狀況,這次注意到在左側鼠蹊部有微微的隆起,請病人站起來咳嗽二聲,隆起部份比較明顯,四年來的懸案如同撥雲見日,真相大白了。在左側鼠蹊部疝氣診斷下,轉給外科醫師,兩天後開刀,證實了有直徑1.5公分的洞口,以傳統的開刀法予以修補,往後這惱人的腹部絞痛就煙消雲散了。

結語

這位病友是筆者熟識的糖友介紹來看診,到目前血糖保持正常。他自小即有左側鼠蹊部疝氣,但是到診所或醫院,從來不提有疝氣之事,依常理疝氣如有症狀,以鼠蹊部拉扯、疼痛為主。以肚臍眼周圍絞痛來表現,加上病人沒有自動說出曾有疝氣病史,就比較難予聯想。腹部的器官像肝臟、膽囊、腎臟位置都比較固定,腸道尤其是小腸,它的移動性最大,我們推想這個病人小腸順著腹股溝的缺口滑進陰囊裡,造成俗語所說的「墜腸」。疼痛遠離鼠蹊部而表現於肚臍眼周圍,加上躺下來時腸子又縮回去,以至於原發部位無跡可尋,由於沒有早日獲得正確的診斷,結果足足受罪了四年。不過腸子進出洞口沒有被嵌住造成更嚴重後果,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全文出自2020年N0.4糖尿病家族)

更多文章請上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www.dmcare.org.tw/

FB及line宣傳.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