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都喜歡高糖分的環境,血糖控制不佳的身體組織,很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當然眼睛也無法除外。.jpg

文/ 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 周宏達醫師

貴為靈魂之窗,雙眼是人們平日互相注視時最重要的聚焦之處,但同時也是一個最容易疏忽照顧的器官。糖尿病友們平日注重於控制血糖、 血壓、照顧身上的傷口,但往往忽略眼睛的檢查,等到視力出了問題時, 常已經有了無法挽回的病變。幸好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醫療的普及,大部分固定追蹤的糖尿病友都會定期做眼底的照相,若發現有相關問題,也會儘早轉介給眼科醫師做更詳細的眼部檢查,大幅降低了嚴重眼部病變的機會。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perchek-industrie-5451980.jpg

 

文/恩主公醫院眼科 蕭家杰醫師;臺大醫院眼科部 謝易庭醫師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mark-arron-smith-2168356.jpg

 

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眼科 林怡瑩醫師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xels-wendel-moretti-1925630.jpg

文/ 國泰醫院眼科 汪宜樺醫師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肉類蛋白質的選擇,魚優於兩隻腳家禽,兩隻腳家禽優於四隻腳.jpg

蔡明翰醫師、沈克超醫師 主答

Q:我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已經一年多,血糖與血壓控制的還不錯,但是血中的膽固醇濃度一直降不下來,最近一次的低密度膽固醇是175毫克/百毫升。醫師建議我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但是我現在沒有不舒服,而且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所以不太想再增加這類藥物。請問該如何從飲食和運動方面來降低我的膽固醇呢?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齡糖尿病患者另一項挑戰則是多重共病、多重用藥、 身心功能衰退、認知功能障礙與失智、聽視力障礙等等。這些共同存在的問題使得高齡者的糖尿病照護變得複雜.jpg

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戴東原董事長

 一位65歲的女性,罹患糖尿病20年,最近出現腳趾前端有麻木的感覺,但是不嚴重,不會影響到她的日常生活及睡眠,但是令她煩惱的是天氣變熱,稍微動一動,頭、頸部就汗如雨下,逼得她一天要換好幾件內衣,讓她感到非常困擾。晚上不開冷氣,半夜出汗被子常被浸濕。但是下半身倒是乾乾的,和上半身完全不一樣。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5歲以上,每5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有骨質疏鬆症。.jpg

文/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課 陳紋慧營養師

  那天,張奶奶帶著孫子在公園散步,不小心腳滑了一下,手肘先著地,手臂卻應聲骨折!這輕輕一摔,讓張奶奶無法再幫忙帶孫子,生活作息還需旁人協助,也打亂了一家子生活次序。輕輕一摔,怎麼就骨折了?這是許多長輩要注意的問題。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型糖尿病的高齡人口中同時擁有肌少症的比例較高,適當的肌力訓練來提升或維持糖尿病患者之肌肉量便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jpg

 文/台大醫院整形外科  鄭乃禎醫師

一. 糖尿病足慢性傷口的成因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患者足部傷口若超過兩個禮拜以上仍未能順利痊癒,則應找心臟血管科醫師做仔細評估.jpg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郭景富復健師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病人血液中長時間較高血糖濃度會造成蛋白質被糖化,使得血液循環受到阻礙而造成血管的阻塞,影響傷口的癒合。.jpg

文/ 台大醫院內科部 李任光醫師

糖尿病是一極為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其發病原理為絕對或相對的胰島素分泌不足,目前認為糖尿病不是單一病因所產生的疾病,而是多重病因造成的綜合症狀,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等皆有相關。台灣地區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已成為近年來重要的健康課題。除了糖尿病本身之外,更為人聞之色變的是伴隨糖尿病而來的併發症,除了常見的心臟血管阻塞和腦中風外,周邊血管疾病是較為嚴重的併發症之一,若不積極治療,病患可能會需要截肢而致殘廢,甚至導致死亡。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